当前位置: 首页>那曲概况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发布时间:2025-08-28 作者: 来源:那曲市统计局

附件1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那曲市统计局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26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藏政发〔2023〕7号)《那曲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那政发〔2023〕1号)要求,那曲市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国务院、自治区经普办的精细安排下,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通力合作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市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单位清查、普查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23年3月7日,那曲市人民政府印发《那曲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那政发〔2023〕1号),正式成立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统筹部署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成立普查机构,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实施部署,确保人员配置、保障措施、经费落实“三到位”,为普查工作筑牢组织基础。各相关部门主动担责、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服务保障,形成全市普查工作的整体合力,有序有力推进普查任务。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市千余名基层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全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的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那曲新篇章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三、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经普办)深入总结以往普查经验,进一步优化方式方法,突出统筹、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普查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在组织实施上,严格按照《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西藏自治区实施方案》《那曲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那政发〔2023〕1号)要求开展全市经济普查工作;在方法运用上,采用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方式,通过对全市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基础上,对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在技术手段上,采用全国统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支持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推进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应用,提高普查人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水平。通过这次普查,整合优化了统计调查项目,改进了统计制度方法,加强了重点领域统计监测,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深化推进了统计现代化改革,向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统计工作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确保数据质量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2024年2月1日至4月17日期间,市经普办严格按照《西藏自治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工作要求,组织检查指导小组,以分阶段、分区域、分形式的方式,对11个县(区)经济普查工作推进情况及数据质量开展了督导检查,通过压实各环节责任筑牢普查数据质量防线。严格遵循《西藏自治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审核验收组织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分专业数据审核验收实施细则》工作要求,认真执行普查方案,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坚持边普查、边审核,逐级做好数据审核验收,狠抓源头数据质量。根据《西藏自治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实施办法》,2024年5月15日至17日市经普办配合自治区经普办完成对那曲市的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检查工作,5月9日至23日,市经普办组成检查组分别对11个县(区)被抽查普查小区开展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加强对普查数据的质量监测分析,进一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

总体来看,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0.56万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12.0%,从业人员7.8万人,增长14.7%;个体经营户1.90万个,增长72.7%,从业人员2.7万人,增长23.3%。

附件2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那曲市统计局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26日)

根据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0.56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0.09万个,增长12.0%;产业活动单位[1]0.63万个,增加0.08万个,增长14.5%;个体经营户1.90万个,增加0.8万个,增长72.7%(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万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0.56

100.0

企业法人

0.16

28.6

机关、事业法人

0.12

21.4

社会团体

0.01

1.8

其他法人

0.27

48.2

二、产业活动单位

0.63

100.0

第二产业

0.09

14.3

第三产业

0.54

85.7

三、个体经营户

1.90

100.0

第二产业

0.06

3.2

第三产业

1.84

96.8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0.25万个,占44.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8万个,占14.29%;批发和零售业0.07万个,占12.5%。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12万个,占58.95%;住宿和餐饮业0.47万个,占24.7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0.12万个,占6.32%(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法人单位

个体经营户

数量

(万个)

比重(%)

数量(万个)

比重(%)

合 计

0.56

100

1.90

100

农、林、牧、渔业

0.006

1.07

0.002

0.11

采矿业

0.002

0.36

0.001

0.05

制造业

0.03

5.36

0.05

2.6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002

0.36

-

-

建筑业

0.04

7.14

0.007

0.37

批发和零售业

0.07

12.5

1.12

58.9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009

1.61

0.03

1.58

住宿和餐饮业

0.01

1.79

0.47

24.7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003

0.54

0.005

0.26

金融业

0.001

0.18

-

-

房地产业

0.007

1.25

0.005

0.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08

14.29

0.02

1.0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005

0.89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001

0.18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009

1.61

0.12

6.32

教育

0.02

3.57

0.001

0.05

卫生和社会工作

0.01

1.79

0.008

0.4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01

1.79

0.06

3.1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25

44.64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8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1万人,增长14.7%,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8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0.66万人,增长0万人,增长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18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17.5%。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7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07万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99万人,占51.2%;教育0.9万人,占1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6万人,占7.7%。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31万人,占48.5%;住宿和餐饮业0.77万人,占28.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0.18万人,占6.7%(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万人)


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

(万人)


其中:女性

其中:女性

合 计

7.8

2.8

2.7

1.07

农、林、牧、渔业

0.06

0.02

0.01

-

采矿业

0.04

0.004

0.003

0.0001

制造业

0.2

0.1

0.08

0.0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02

0.003

-

-

建筑业

0.4

0.1

0.03

0.005

批发和零售业

0.5

0.1

1.31

0.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2

0.1

0.04

0.006

住宿和餐饮业

0.1

0.04

0.77

0.4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07

0.02

0.01

0.002

金融业

0.1

0.05

-

-

房地产业

0.05

0.02

0.01

0.00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6

0.2

0.03

0.0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06

0.02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02

0.005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07

0.02

0.18

0.07

教育

0.9

0.5

0.00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0.4

0.2

0.04

0.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06

0.03

0.14

0.04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99

1.3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90.28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559.56亿元,增长129.91%。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6.03亿元,增加115.2亿元,增长189.38%;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14.25亿元,增加444.34亿元,增长120.12%。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05.16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17.38亿元,增长9.26%。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87.89亿元,增加55.74亿元,增长173.37%;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17.27亿元,减少38.36亿元,下降24.65%。

2023年,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8.12亿元,比2018年减少26.88亿元,下降23.37%。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35.9亿元,增加8.61亿元,增长31.55%;第三产业营业收入52.22亿元,减少35.49亿元,下降40.46%(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990.28

205.16

88.12

农、林、牧、渔业

0.0003

-

0.0002

采矿业

14.79

13.63

4.41

制造业

65.85

4.91

7.6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3.60

40.07

2.73

建筑业

41.79

29.28

21.09

批发和零售业

26.18

9.24

29.7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4.28

2.71

2.01

住宿和餐饮业

4.20

1.19

1.5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49

5.52

6.58

金融业

226.99

-

-

房地产业

3.92

1.19

1.5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8.72

74.59

6.3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60

1.70

0.8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6

0.96

0.6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9

0.20

0.84

教育

21.46

0.81

0.27

卫生和社会工作

27.97

1.52

1.3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78

0.63

0.5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25.21

17.01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注:

[1]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3位小数。

附件3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那曲市统计局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26日)

根据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346个,比2018年末增长38.9%;从业人员2658人,比2018年末下降9.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73个,占50%;其他统计类别173个,占50%。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173人,占50%;其他统计类别173人,占50%(详见表3-1)。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46

2658

内资企业

173

1598

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173

1060

表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22个,制造业305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9个,分别占6.4%、88.1%和5.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9.7%、8.9%和2.9%。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423人,制造业2008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7人,分别占15.9%、75.6%和8.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6.5%、19.9%和10.8%(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46

265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

1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

288

非金属矿采选业

18

121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其他采矿业

1

-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3

555

食品制造业

86

49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3

15

烟草制品业

-

-

纺织业

5

9

纺织服装、服饰业

12

128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

2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

3

家具制造业

4

9

造纸和纸制品业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8

40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0

58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4

1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

11

医药制造业

3

12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1

52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

1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金属制品业

8

23

通用设备制造业

2

13

专用设备制造业

7

50

汽车制造业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

1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其他制造业

4

6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4

1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2

17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5

3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

2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42463.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470.7%;负债合计586031.5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241.2%。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8148.1万元,比2018年增长22.3%(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1342463.5

586031.5

148148.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975

201

46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38791

132919

41134

非金属矿采选业

6952

999

2528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其他采矿业

1201

2152

-

农副食品加工业

579751.5

525.5

8135.1

食品制造业

5901

252

527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1

73

61

烟草制品业

-

-

-

纺织业

119

0.2

63

纺织服装、服饰业

5402

2295

7781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71

30

1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

43

家具制造业

124

-

73

造纸和纸制品业

-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486

52

358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820

134

364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96

111

43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60

-

58

医药制造业

468

-

171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8785

43062

49650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

-

13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

金属制品业

214

-

242

通用设备制造业

396

156.3

268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6

0.2

1102

汽车制造业

-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149

313

15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

其他制造业

226

1200

165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817

899

216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534921

400554

2671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949

52

46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62

51

144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铁矿石原矿

-

铜金属含量

-

铅金属含量

-

锌金属含量

-

水泥

-

商品混凝土

-

乳制品

-

饮料酒

千升

-

其中:啤酒

千升

-

饮料

-

其中:包装饮用水

-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

中成药

-

钢化玻璃

平方米

-

夹层玻璃

平方米

-

中空玻璃

平方米

-

地毯

平方米

-

(四)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5。

表3-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原煤

-

原油

-

天然气

万立方米

-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6669

其中:火力发电量

万千瓦时

-

水力发电量

万千瓦时

24669

核能发电量

万千瓦时

-

风力发电量

万千瓦时

-

太阳能发电量

万千瓦时

-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385个,比2018年末增长37%;从业人员3852人,比2018年末增长5.6%。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331个,占86%;其他统计类别企业54个,占14%。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3465人,占89.9%;其他统计类别企业387人,占10.1%。(详见表3-6)。

表3-6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85

3852

内资企业

331

3465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54

38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59.2%,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5.8%,建筑安装业占5.7%,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19.2%。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63.1%,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9.5%,建筑安装业占5.6%,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11.8%(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85

3852

房屋建筑业

228

2429

土木工程建筑业

61

752

建筑安装业

22

217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74

45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1.7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3%;负债合计29.2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5.5%。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09亿元,比2018年增长38.9%(详见表3-8)。

表3-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41.79

29.28

21.09

房屋建筑业

16.25

14.36

14.51

土木工程建筑业

18.98

10.51

5.18

建筑安装业

4.39

4.10

0.60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2.17

0.31

0.80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附件4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那曲市统计局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26日)

根据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729个,从业人员4698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1.7%和45.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20.7%,零售业占79.3%。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23.3%,零售业占76.7%(详见表4-1)。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729

4698

批发业

151

1095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24

20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38

327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8

37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4

7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6

62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39

333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6

46

贸易经纪与代理

2

40

其他批发业

14

40

零售业

578

3603

综合零售

101

55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283

1916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30

131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25

94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37

134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33

374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0

25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21

135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38

2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60.8%,其他统计类别占39.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62.3%,其他统计类别占37.7%(详见表4-2)。

表4-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729

4698

内资企业

443

2929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286

176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6.1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5.4%;负债合计9.2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70.7%。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75亿元,比2018年下降53.5%(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6.18

9.24

29.75

批发业

5.45

2.72

9.04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0.95

0.39

1.17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2.49

1.48

5.29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0.1

0.04

0.04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0.06

0.05

0.11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0.42

0.1

0.49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02

0.56

1.76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0.15

0.07

0.06

贸易经纪与代理

0.12

0.03

0.05

其他批发业

0.14

-

0.07

零售业

20.73

6.52

20.71

综合零售

2.04

0.46

1.4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7.77

0.74

2.98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0.25

0.04

0.11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20

0.50

0.98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4.06

2.19

0.57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4.37

2.41

13.90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0.05

0.02

0.09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0.17

0.02

0.21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0.82

0.14

0.44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74个,从业人员127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1.02%和40.02%(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74

1277

铁路运输业

-

-

道路运输业

61

808

水上运输业

-

-

航空运输业和管道运输业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3

182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6

67

邮政业

4

220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4.6%,其他统计类别占5.4%。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4%,其他统计类别占6%(详见表4-5)。

表4-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74

1277

内资企业

70

1200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4

77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5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5.62%;负债合计1.7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32%。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比2018年增长12.29%(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53

1.77

2.01

铁路运输业

-

-

-

道路运输业

2.00

1.30

1.416

水上运输业

-

-

-

航空运输业

-

-

-

管道运输业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0.013

0.0003

0.012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0.29

0.25

0.036

邮政业

1.23

0.22

0.546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35个,从业人员98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0.8%和下降36.6%。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39.3%,餐饮业占60.7%。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59.3%,餐饮业占40.7%(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35

989

住宿业

53

586

旅游饭店

6

130

一般旅馆

30

315

民宿服务和露营地服务

2

5

其他住宿业

15

136

餐饮业

82

403

正餐服务

56

244

快餐服务

3

12

饮料及冷饮服务

2

12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1

2

其他餐饮业

20

133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73.3%,其他统计类别占26.7%。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82.4%,其他统计类别占17.6%(详见表4-8)。

表4-8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35

989

内资企业

99

815

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36

17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2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2.7%;负债合计1.1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5.3%。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比2018年增长41.2%(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4.20

1.19 

1.54

住宿业

3.25 

1.02

1.18 

旅游饭店

0.58 

0.06 

0.30 

一般旅馆

1.86 

0.81 

0.61

民宿服务

0.01 

-

-

露营地服务

-

-

-

其他住宿业

0.80

0.15 

0.27

餐饮业

0.95

0.17 

0.36

正餐服务

0.63

0.17 

0.26

快餐服务

0.19

-

0.02

饮料及冷饮服务

-

-

0.02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

-

其他餐饮业

0.13

-

0.06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7个,从业人员595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7.03%和24.49%(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7

595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12

55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5

1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

27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1)。

表4-1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7

595

内资企业

27

595

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1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8.60%;负债合计5.5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7.08%。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1.85%(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9.18

5.52

6.58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8.92

5.39

6.2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0.09

0.0005

0.1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17

0.13

0.22

五、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65个,比2018年末增长97%。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个,物业管理企业8个,房地产租赁经营企业51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0%、0%、0%。

202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08人,比2018年末增长6.28%。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0人,物业管理企业222人,房地产租赁经营企业26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0%、0%、0%(详见表4-13)。

表4-1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65

508

房地产开发经营

3

10

物业管理

8

222

房地产中介服务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51

267

其他房地产业

3

9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4)。

表4-14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65

508

内资企业

65

508

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9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2.4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0.41亿元,物业管理企业0.68亿元,房地产租赁经营企业2.79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0%、0%、0%。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1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6.58%。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比2018年增长68.54%(详见表4-15)。

表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92

1.19

1.50

房地产开发经营

0.41

0.57

-

物业管理

0.68

0.14

0.37

房地产中介服务

-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2.79

0.48

1.12

其他房地产业

0.04

0.0011

0.01

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797个,从业人员594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89.82%和44.3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5.15%,商务服务业占94.85%。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4.44%,商务服务业占95.56%(详见表4-16)。

表4-1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797

5942

租赁业

41

264

商务服务业

756

5678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86.11%,其他统计类别占13.89%。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35.90%,其他统计类别占64.10%(详见表4-17)。

表4-17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797

5942

内资企业

626

2133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171

380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8.6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5.95%。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65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7.99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16566.67%和45.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74.5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0.02%。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比2018年增长51.32%(详见表4-18)。

表4-1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28.64

74.59

6.31

租赁业

0.65

0.21

0.57

商务服务业

127.99

74.38

5.74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附件5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那曲市统计局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26日)

根据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5个,从业人员34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94.44%和65.05%(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5

340

研究和试验发展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26

254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9

86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5-2)。

表5-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3

340

内资企业

33

340

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0.98%;负债合计1.6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38.78%。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85亿元,比2018年增长54.55%(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05

1.66

0.85

研究和试验发展

-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1.95

0.86

0.53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0.10

0.80

0.32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10个,从业人员14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2.86%和239.53%。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个,比2018年末下降88.89%;从业人员24人,比2018年末下降5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75%;负债合计0.9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990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63亿元,比2018年增长800%。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91个,比2018年末增长54.24%,从业人员692人,比2018年末增长22.70%(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91

692

居民服务业

34

349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50

295

其他服务业

7

48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5-5)。

表5-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91

692

内资企业

91

692

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9.87%;负债合计0.2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60.7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84亿元,比2018年增长23.53%(详见表5-6)。

表5-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20

0.20

0.84

居民服务业

0.53

0.03

0.29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0.54

0.10

0.35

其他服务业

0.13

0.07

0.20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71个,从业人员8953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3.93%和增长58.52%。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51个,从业人员8641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0.65%、增长58.7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94.29%,负债合计0.0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7亿元,比2018年增长0%。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0.18亿元,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2.05亿元。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103个,从业人员390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29%和104.7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89个,比2018年末增长0%;从业人员3405人,比2018年末增长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6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9.23%;负债合计0.4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比2018年增长331.2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2.37亿元,本年支出(费用)合计7.1亿元。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101个,从业人员638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9.01%、下降20.45%。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1个,比2018年末增长0%,从业人员314人,比2018年末增长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1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51.90%;负债合计0.6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33.3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56亿元,比2018年增长7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0.68亿元,本年支出(费用)合计0.92亿元。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2455个,比2018年末增长10.74%;从业人员39879人,比2018年末增长22.87%。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54.6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5.56%。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附件6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那曲市统计局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26日)

根据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1]

(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7.5%。

二、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服务业[2]

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3]企业法人单位的37.5%。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74.5%。

三、文化及相关产业[4]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99个,从业人员119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7.75%和下降1.24%;资产总计11.6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13.73%。

2023年末,全市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65个,从业人员70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2.22%和下降10.47%;资产总计10.6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79.1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比2018年增长185.01%。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34个,从业人员489人,分别比2018年末持平和15.88%;资产总计1.03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7.69%;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33亿元,比2018年下降2.94%。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3]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4]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附件7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那曲市统计局

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26日)

根据那曲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23年末,色尼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0.11万个,占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19.64%,比2018年末增长22.22%;嘉黎县0.048万个,占8.57%,增长2.13%;比如县0.07万个,占12.50%,增长40%;聂荣县0.047万个,占8.39%,增长9.3%;安多县0.041万个,占7.32%,增长28.13%;申扎县0.034万个,占6.07%,增长21.43%;索县0.053万个,占9.46%,增长15.22%;班戈县0.05万个,占8.93%,增长66.67%;巴青县0.049万个,占8.75%,增长4.26%;尼玛县0.04万个,占7.14%,增长33.33%;双湖县0.019万个,占3.39%,增长0%。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色尼区、比如县、索县。

色尼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1]0.13万个,占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数的20.6%;嘉黎县0.05万个,占7.9%;比如县0.08万个,占12.7%;聂荣县0.05万个,占7.9%;安多县0.04万个,占6.4%;申扎县0.04万个,占6.4%;索县0.06万个,占9.5%;班戈县0.06万个,占9.5%;巴青县0.06万个,占9.5%;尼玛县0.04万个,占6.4%;双湖县0.02万个,占3.2%。

按地区分组的单位情况详见表7-1。

表7-1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

数量(万个)

比重(%)

数量(万个)

比重(%)

合计

0.56

100

0.63

100

色尼区

0.11

19.64

0.13

20.6

嘉黎县

0.048

8.57

0.05

7.9

比如县

0.07

12.50

0.08

12.7

聂荣县

0.047

8.39

0.05

7.9

安多县

0.041

7.32

0.04

6.4

申扎县

0.034

6.07

0.04

6.4

索县

0.053

9.46

0.06

9.5

班戈县

0.05

8.93

0.06

9.5

巴青县

0.049

8.75

0.06

9.5

尼玛县

0.04

7.14

0.04

6.4

双湖县

0.019

3.39

0.02

3.2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色尼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4万人,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0.77%,比2018年末增长33.33%;嘉黎县0.6万人,占7.69%,下降25%;比如县0.8万人,占10.26%,增长0%;聂荣县0.8万人,占10.26%,增长14.29%;安多县0.5万人,占6.41%,增长56.25%;申扎县0.3万人,占3.85%,增长0%;索县0.6万人,占7.69%,增长0%;班戈县0.5万人,占6.41%,增长25%;巴青县0.6万人,占7.69%,增长0%;尼玛县0.5万人,占6.41%,增长66.66%;双湖县0.2万人,占2.56%,增长0%。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详见表7-2。

表7-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万人)


其中:女性

合 计

7.8

2.8

色尼区

2.4

0.9

嘉黎县

0.6

0.2

比如县

0.8

0.3

聂荣县

0.8

0.3

安多县

0.5

0.2

申扎县

0.3

0.1

索县

0.6

0.2

班戈县

0.5

0.2

巴青县

0.6

0.2

尼玛县

0.5

0.2

双湖县

0.2

0.04

注:表中分项数据不包含铁路运输业法人单位数据。

注:

[1]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注释:

[1]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